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集团信息 > 综合信息

第二十六期“以书为媒”——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其流传至今,浩瀚的典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京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书香京城”的践行者,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承“为书找读者 为读者找书”为服务理念,推出“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以阅读书单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搭建传统文化阅读桥梁,感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
       “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中的图书,选自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四十余家委员社所推荐的优秀经典作品,内容涵盖古典文学、历史著作等方面。我店将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每月发布一期内容,每期精选10种优秀图书作品分享给读者。并在琉璃厂地区读者服务部、古籍书店店内设立专架同步展陈线上阅读书单所推荐的作品,欢迎读者朋友亲临品鉴选购。

       推荐一:《梅庵琴谱》一函一册。

1.jpg

       全书收“梅庵派”琴曲十四首。王宾鲁(1867—1921),字燕卿,山东诸城普桥村人。少时曾学琴于时称“诸城二王”之一的王雩门。1917年,经康有为举荐,受邀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近代高等院校的古琴教师。王宾鲁每日在“梅庵”中教授古琴,颇受学生爱戴。一日风吹烛灭,而其按徽自若,毫厘不差,人们为此更加钦佩。其演奏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进复幅度较大,多用轮指,风格别具一格,被当时琴界称为“梅庵琴派”。梅庵琴派一改传统琴乐的审美观念,强调古琴音乐的艺术性,重视演奏技巧,突出旋律之美,体现了积极的革新精神。梅庵派的琴谱标明节奏,开点拍之先河;其琴曲则吸收民间音乐风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其中许多琴曲为历代琴谱所未见,代表性曲目有《长门怨》《平沙落雁》《捣衣》《搔首问天》《洞庭秋思》等。王宾鲁生前曾著《龙吟观琴谱》,欲改造未果,临没以是为恨。其弟子徐卓、邵森等继承其遗愿,将其在“梅庵”传授的琴谱及琴学理论编为《梅庵琴谱》二卷,于1931年石印刊行于世。此次出版,中国书店即据王宾鲁弟子徐卓编述、邵森参校的《梅庵琴谱》石印本影印。

       推荐二:《锦衣为有金针度:陈新古籍整理与古典文学研究论集》。

2.jpg

       陈新先生是当代古籍整理、古代文史研究与编辑工作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典范性与代表性的学者。本书是陈先生多年来所发表的各类文章的选集,全书共分为古籍整理与研究、《四库全书》研究、《全宋诗》整理与研究、古代小说研究、古代诗文整理与研究以及陈新先生往来书信选六个部分,基本代表了陈先生为学为人的方方面面。陈先生的论文,言简意赅,篇幅不长,但都是有的放矢,深中肯綮,直面当代古籍整理与古代文史研究中的种种弊病,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办法,是陈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我们当前的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作用。

       推荐三:《春秋金文全编》(全六册)。

3.jpg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整理和收录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字形的古文字编,所收资料截止到二〇二二年六月。全部字形编入正文和附卷两部分,正文为可隶定字形,收字头一千六百九十七个,依《说文解字》顺序分十四卷排列,附卷部分收录其余存疑字形。本书尽可能穷尽性地收录当前所见春秋金文全部字形,准确地反映每一种字形结构出现的频率,同时也可当作一部春秋金文索引;同一字头下字形纵向按时间分早、中、晚三期排列,横向按地理位置分区域排列,所有字形纳入一个明晰的时空序列中,直观地呈现春秋时期金文的整体面貌以及汉字传承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地域性差异;每一字形下加注简短词例,揭示春秋金文字形与语词的对应关系,反映春秋时期汉字使用的基本情况。本书是目前收录春秋金文字形最全的工具书,力求汇集新近出土和公布的春秋金文资料,吸收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古文字编编纂体例上也有所创新。

       推荐四:《〈唐荆川传稿〉校注集评》。

4.jpg

       《唐荆川传稿》作为明代文章大家唐顺之的八股文集,既是科举文献,又是文学文献,对之作全面、系统的文献整理,可为研究明代科举与明代文学提供精良的文本文献。本次整理以吕葆中本《唐荆川传稿》为底本,校以陈名夏本、俞康本、俞乾本等其他五个本子,参以其他相关文献,作了句读标点、精审校勘、详实注释、全面汇集评语等工作。后附唐顺之各时文集之版本叙录、序跋以及唐顺之简要年谱。

       推荐五:《明清武术典籍珍本辑释》(全四册)。

5.jpg

       本书为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精选明清武术典籍共13种21部,其中大多数为孤本或稀见版本。这些文献散藏于多个图书馆或由私人收藏,弥足珍贵,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拳棍刀枪谱类”“拳谱类”“功法图籍类”三类。其中,“拳棍刀枪谱类”6种6部,“拳谱类”6种7部,“功法图籍类”1种8部。每部文献前均配以“提要”对其简要介绍,然后对每种文献内容进行校点、注解。

       推荐六:《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古器物全形拓整理与研究》。

6.jpg

       本书是陕西省“十四五”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成果,共收录古器物全形拓本54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古器物全形拓本的首次系统集中公布。该书从器形、铭文、图案、题跋、印鉴入手,对全形拓的尺寸、铭文、题跋、钤印、流转收藏情况等重要信息进行全面著录和系统梳理,总结阐释了全形拓及其呈现内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字与图像的传承、立体与平面的交互、金石与文献的流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全书对以往全形拓本研究偏重技术表达的方式进行了逻辑结构的创新改进,通过器物追溯、铭文释读、题跋研究、人物考证、工艺技法、真伪辨别等多维度展开叙事,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图文清晰,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推荐七:《清代中州名家丛书》(全十四种 共十七册)。

7.jpg

       “清代中州名家丛书”包括《彭而述集》《范泰恒集》《黎世序集》《吴葆晋集》《王庚集》《徐作肃集》《吴玉纶集》《刘应陛集》《刘榛集》《周之琦集》《吴其彦集》《张远览集》《李树穀集》《李卿穀集》,选取籍贯为河南的14位清代文人,对其著作别集进行点校整理,详细考证作者生平、作品特点、文集版本等内容,点校文集严格遵循校勘原则,并部分附录文集作者的传记碑铭、年谱、文集题跋、评论资料等,重在填补学界空白,充分展示河南厚重的人文底蕴。

       推荐八:《文心雕龙十论》。

8.jpg

       本书以骈体文研究为角度进行切入,考察了《文心雕龙》在骈文理论方面的贡献及其在骈文创作方面的成就,系统探讨了数百年间盛行一时的骈文的对偶、用典、声律、藻饰及其发展变化,深入探究了骈散关系的处理,历代对《文心雕龙》中部分观点的扬弃等课题。《文心雕龙十论》以骈体文研究为角度进行切入,考察了《文心雕龙》在骈文理论方面的贡献及其在骈文创作方面的成就,系统探讨了数百年间盛行一时的骈文的对偶、用典、声律、藻饰及其发展变化,深入探究了骈散关系的处理,历代对《文心雕龙》中部分观点的扬弃等课题。

       推荐九:《张树声文集》。

9.jpg

       本书收入《张靖达公奏议》八卷、《张靖达公杂著》及附录。《张靖达公奏议》以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刻本为底本,《张靖达公杂著》以张云锦编清宣统二年刊本为底本,附录收有关张树声传记等资料。

       推荐十:《聊斋志异》(全本全注全译彩色插图版)(全四册)。

10.jpg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自30余岁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集腋为裘,成此“孤愤之书”。全书分十二卷,凡四百九十四篇。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异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在艺术表现上尤以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取胜。因而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