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其流传至今,浩瀚的典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京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书香京城”的践行者,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承“为书找读者 为读者找书”为服务理念,推出“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以阅读书单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搭建传统文化阅读桥梁,感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
“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中的图书,选自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四十余家委员社所推荐的优秀经典作品,内容涵盖古典文学、历史著作等方面。我店将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每月发布一期内容,每期精选10种优秀图书作品分享给读者。并在琉璃厂地区读者服务部、古籍书店店内设立专架同步展陈线上阅读书单所推荐的作品,欢迎读者朋友亲临品鉴选购。
推荐一:《芥子园画传 原刊初印本》三函十三册。《芥子园画传》是清代李渔倡导、策划,由其女婿沈心友主持出版,王概、王蓍、王臬编辑整理的绘画技法图谱。《芥子园画传》版本繁多,大概不下二十种。以康熙原刊本最佳,传世也最少。该版文字厚重、用色优美、套印精雅、构成了版本气势,使之在中国书籍史甚至美术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画传》康熙版的三集中,初集编辑水平最高,二集套印色彩最雅,三集以蝴蝶装成册,俨然画本。这是清代套色刻印水平最高的一部画谱。本书为《芥子园画传》康熙原刊本彩印,由著名艺术史家范景中解题,精心设计,限量出版,惠及学林,弥足珍贵。
推荐二:《退想斋日记》(全二十八册)。本书收录了中国近代地方史学者、山西太原县乡贤刘大鹏从1891年至1942年,长达52年的日记。日记以独具个性化的文人视野,记录了晚清到民国动荡大时代下,中国北方的社会历史变迁,是非常难得的以日记形式对一个地域做连续而真实记录的社会史料。刘大鹏对下层社会生活有较多接触,深谙民间疾苦,当过私塾先生、县立小学校长、县议会长,管过小煤窑,还督率子女参加田间劳动及经营,主持修葺过晋祠及附近道路,所以日记呈现了基层乡村社会应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很多丰富细节,弥足珍贵。本套图书以山西省图书馆馆藏《退想斋日记》孤本为底本做了全本影印出版,不仅为今人理解历史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资料,亦为中国社会史研究方法的转型提供了新的起点,更为后续各种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推荐三:《明太祖集全编》(全三册)。本书广泛收集明太祖朱元璋撰写、发布的公函、诗文、碑记、信札、学术著作等文类,分为正编、补编、外编三部分,共3册、49卷,约90万字,是目前最为精善完备的明太祖诗文合集。该书力求全面反映明太祖传世诗文的面貌,呈现其在公私领域中的多文类撰述成就,生动还原明太祖的历史风貌,展现元明之际的时代风云,反映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推荐四:《王闿运全集》(全三十八册)。本书全面收录王氏现存著述,先后列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担纲,带领专家团队,历时八年,点校整理,成书38册,1240万字。《王闿运全集》是岳麓书社继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四大全集之后,又一湖湘名人的鸿篇巨制,其文献价值重大,极具文化传承意义。
推荐五:“晚清珍稀稿本日记”(2024年新出3种)。晚清作为连接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桥梁,其过渡的意义已被世人所熟知。私人日记作为这一过渡时代个人生活的连续记录,有效补充了被正史遮蔽的诸多历史情境。《秦绶章日记》(苏扬剑整理)始于光绪五年,终于宣统三年,涉及科举考试、作者宦游期间的风土民情等。《萧穆日记》(蒋明恩、黄晨晨整理)起自咸丰十年,止于光绪三十年,记载了太平天国战争、清廷操办洋务活动的细节和江南社会的实态,展示了桐城派发育成长的文化环境等。《柳兆薰日记》(李红英整理)忠实记录了咸丰至光绪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作者日常生活琐事,是晚清江南乡居生活的日常缩影。这三种稿本日记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文人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推荐六:《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绝妙好词》。本书是“汲古阁钞本丛刊”之一,收入南宋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南宋周密编《绝妙好词》。两书是词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此次合刊,均据国家图书馆藏汲古阁抄本全彩影印,版本价值高。
推荐七:《常州文编》(全二册)。本书收录自唐代至民国与常州相关的文章,主要来源是历代方志、别集、族谱等各类文献。全书按文体分类编排,分为赋、疏、说、议、论、辩、书、碑记、序跋九个类别,其中碑记和序跋所占数量最多,充分反映古代常州文化名人在哲学、史学、文学诸领域之成就。全书施加新式标点,注明文献出处,末附引用书目及版本。本书整理体例完备,史料文献价值较高,对传承与保护常州文化事业及历史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推荐八:《蜀道方志集成·金牛道卷》(全一百一十九册)。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南栈,因秦王伐蜀、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得名,自古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它是故道和褒斜道向南的延续路段,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经古金牛县(今宁强县大安镇),过五丁关、七盘关,历广元而趋剑门关,最终到达成都(各时代具体路线不同)。金牛道不仅为秦蜀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也有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蜀道方志集成·金牛道上卷》对金牛道传统线路中经昭化、剑门关、德阳、成都一线沿线的府州县方志进行系统整理,计59册,收录38种方志文献,如《(天启)新修成都府志》(明天启元年刻本)、《(万历)重修宁羌州志》(万历二十五年刻本)、《(嘉靖)汉中府志》(明嘉靖二十三年刻本)、《(康熙)沔县志》(清钞本)、《(雍正)剑州志》(清雍正五年刻本)等。《蜀道方志集成·金牛道下卷》对金牛道传统线路中改道经苍溪、阆中、三台至成都一线沿线的府州县方志进行系统整理,计60册,收录36种方志文献,如《(嘉靖)保宁府志》(明嘉靖二十二年刻本)、《(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乾隆)苍溪县志》(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咸丰)阆中县志》(清咸丰元年刻本)等。
推荐九:《章学诚选集》。章学诚为清代重要史学家、思想家,一生勤于著述,在史学理论、目录学和方志编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代表作为《文史通义》,倡六经皆史,力主史意,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推向高峰。本书为章学诚著述选编,收录其经典作品《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附录章氏有关方志修撰的文章。全书以《章学诚遗书》为底本,以大梁本、粤雅堂丛书本及贵阳本为校本,由兰州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所赵梅春教授点校整理。
推荐十:《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科技与文化编、民间谱牒编)(各一百册)。《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重大出版工程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包含8个分编,组成全面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立体构架。其中,“历代史籍编”140册已于2023年8月出版。此次出版的“科技与文化编”100册,主要收录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科学技术、思想、语言类文献共144种;“民间谱牒编”100册,主要收录记载各地华人华侨沿海上丝绸之路迁徙的族谱54种。所收各种文献经过严格筛选,颇具史料价值,且均有简明解题,考述其作者、内容、价值等。